講座: 師生對性平三法應有的認知


師生對性平三法應有的認知


圖書館於108年1213日辦理性平講座,主題為「師生對性平三法應有的認知」,由圖書館謝易達館長主講,館長認為性平議題囊括了社會議題、法律議題、心理諮商議題,每場性平演講會依照講者的專長領域做論述,因此吸收到的資訊及知識較多樣性。這次以古今中外發生與性平有關的議題做串接,讓師長及學生們對性別平等可以有比較完整的圖騰。

  本校創校宗旨其一為「照顧原住民就學就業問題」,易達館長認為這是有原因的,當時民國75年花蓮被譏為雛妓的發源地,但因當時的社會風氣及資訊結構不夠友善,導致情況持續惡化,而上人於78年成立慈濟護專,也許是對當時的社會事件有所感,希望能培育更多的護理人才。民間團體也開始正視花東「雛妓問題」,同年成立「台灣婦女救援協會」,開始有組織、有計劃性就「解救娼妓」的複雜議題,進行法規及政策的研議,最終促成政府於民國84年訂定「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

  傳統觀點來看女性的附屬地位是受到社會規範與法律不平等對待的影響,因「習以為常」的待遇而形成一種「自然秩序」。19世紀以來,女權主義的興起,許多社會運動因而發起。老一輩的總愛說「查某囡仔是油菜籽命」,泛指女性沒有自主性,由廖輝英女士所撰《油蔴菜籽》一筆寫盡台灣婦女三十年悲苦生活」,連帶也喚起台灣社會對女性議題的重視。

  接著談到性平三法,分別是「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及「性騷擾防治法」,三者的目的、定義、保護法益不同,主管機關及行政監督體系也不同。三個不同場域各有不同防治專法,「性別平等教育法」針對校園性騷擾做規範,以建構性別平權友善校園;「性別工作平等法」是為職場上所遇到的性騷擾行為而立法,消弭性別歧視、強化雇主責任;「性騷擾防治法」則是強化防治責任與保護被害人權益。

  聽完這場演講,雖然只是瞭解性平三法的基本而已,但可以知道如何保護及維護自己的權益,也吸取了包含了女權、同性平權…等社會議題的知識,大家不外乎就是要爭取應有的權利,透過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追回人應有的尊重及改善生活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