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系列專題講座(三)用SDGs做地方創生


 SDGs系列專題講座(三)用SDGs做地方創生


四月八日,圖書館舉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講座,邀請全人教育中心副教授李順民,主講「用SDGs做地方創生」。 

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目的在防止戰爭發生,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台。李順民副教授以SDGs的緣起與再思考,談到SDGs推行至今已五年。聯合國2000年提出千年宣言「千禧年發展目標」,2015年提出2015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由瓜地馬拉與哥倫比亞二國衡量自身需求,希望有一個新指標引領國家方向、討論永續發展。 

聯合國於是規畫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goal),169項標的(target),244個指標(indicator),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等三大面向。針對地方創生與SDGs提出異與同及兩者合流的說明,李順民副教授舉例日本地方創生政策、全球黑犀牛保育債券的發行、提供貧窮學生餐飲等,更多國家是善用經濟思考擴大解決社會、環境發展成效。 

最後,李順民副教授提到四項給台灣的啟示。(一)基本邏輯的轉換,永續取代發展。(二)以環境為基礎,在環境下生活,生活中改善生計,生生不息孕育生命。(三)重新建置制度,全球夥伴關係。(四)牽一髮而動全身,SDGs不是為了滿足單一目標、去做到一件事情,而是單一目標的滿足會牽涉到其他目標的達成。 

確實發展與永續如何達成平衡,就像在天秤兩端,國家追求民生經濟的發達,已不能只單一思考,要將環境永續納入其中。而SDGs中的目標其實環環相扣,彼此關連緊密。全球化所代表的另一個意涵,即是人人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們無法獨自活在世上追求美好生活,都應該建立在社會祥和共好的基礎上。